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蓝田概况

蓝田概况

蓝田概况

时间:2019-07-10  来源:蓝田县纪委监委  

蓝田概况_01.png蓝田概况_02.png

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属西安市郊县,县城距市区22公里。东南以秦岭为界,与华县、洛南县、商州市、柞水县相接;西以库峪河为界,与长安区、灞桥区毗邻;北以骊山为界,与临潼区、渭南市接壤。蓝田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

蓝田概况_02.png蓝田概况_04.png

全县总人口64.67万人(农业人口58.8万人)、185836户,男女性别比为108.4。人口出生率为11.36‰,死亡率5.56‰,自然增长率5.8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8人。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约占西安市总面积的19.7%,县城规划面积10.9平方公里。

1964年在蓝田县东20公里的公王岭,发掘出猿人头盖骨后,经考古专家测定:距今约在115万年左右,蓝田地区活动着有亚热带特征的“蓝田猿人”,他们过着原始群居生活,狩猎和采集维持生存。据史载:


  (1)光照:蓝田县多年平均太阳辐射值为114.5-118.5千卡/平方厘米.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77.1-1845.1小时。丰富的光照资源及其与作物生长期匹配一致的特点,对形成较高的作物产量和良好的品质是极为有利的。

  (2)热量:蓝田县多年平均气温13℃,≥0℃积温4826.7℃,持续期长达299天;≥10℃积温4224.6℃,持续期长达204天;≥20℃积温2488.0℃,持续期长达98天,无霜期212天。宜于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要求。

  (3)降水:蓝田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MM,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为53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6%;雨热同季为其主要特点。此外,降水日数分布较为均匀,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07.4天,平均3.4天有一次降水。降水的均匀分布对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区域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1983年)多达1131.7MM,最少年(1986年)仅509.2MM,高低年间相差622.5MM,年际变率高达84.1%,这种变化也亦产生旱涝灾害。然而,评价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是否适宜当地的作物,还主要决定于同期的蒸发与降水之比值,一般认为,当该比值大于1.0时,需要灌溉弥补水分之不足;而小于1.0时,水分则有盈余,需要排水。据计算,蓝田县≥10℃积温期内,此值为1.04,这表明,蓝田县是属于湿润而微显水分不足的区域,若无特殊的气候异常,这种水分条件对旱作农业的需水是基本满足的。

  (4)地域差异:从气候的区域差异考虑,可将全县划分为四个气候区。河谷川道东部区,年均气温12℃左右,年降水高于740MM,为温和湿润区,可两熟而热量稍显不足。河谷川道西部地区,年均气温13℃,年降水在740MM以下,属暖温半湿润气候区,作物一年两熟,但水分略显不足。骊山黄土丘陵区。因海拔高度的影响,年平均气温10-12℃,≥10℃的积温3500-4025℃,降水量700-800MM,属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的半湿润区,作物可两年三熟。但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水性能差,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秦岭高山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10℃积温在3500℃上下,降水800MM以上,属温凉湿润气候,农业在1500米以下可一年一熟。本区突出的是气温低,生长期短,限制了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