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纪委多措并举强化纪律审查工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今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纪委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守住纪律防线,建立了通报曝光常态化机制,对违纪违规案件,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持续不断释放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信号,有效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截至目前,西安市纪委通报案情31次,涉及78起案件、130余人。
聚焦主责主业,持续释放从严执纪信号
户县纪委对户县自来水管理处原主任燕昭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长安区纪委对灵沼街道冯村原党支部书记柏长茂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今年以来,西安市纪委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对全市查处的违规违纪典型案件予以曝光。西安市纪委通过“曝光台”共通报31次案情,协调媒体发布案件信息45起。“发布的高密度和公开信息尺度前所未有,充分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三转’要求,聚焦主责主业,转变工作思路,狠抓纪律审查的责任担当,持续释放从严执纪的信号。”该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说。
建立严查快办的工作机制,把纪律审查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制定“两个责任”追究办法;实行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抓督办纪律审查工作、纪检监察室分片联系基层机制。每月通报纪律审查情况,每半年对纪律审查工作后3名、没有自办件或初核率达不到信访量50%的区县,及办案滞后的镇街进行通报批评,对排名后2位的区县纪委书记进行约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魏民洲主持召开区县、市级部门、开发区主要领导和纪委(纪工委)书记座谈会,强调突出抓好纪律审查工作。市纪委3次召开纪律审查工作推进会。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持续发力
“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越到紧要关头越要持续加压发力。”在今年初召开的西安市纪委全会上,西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鑫态度坚决地说。
紧盯重点工作。加强对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阳奉阴违等问题,确保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对全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两个责任”落实、上级交办的问题线索、津补贴发放等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查处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10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人。
西安市纪委建立了督导巡查人才库和监督检查管理台账,采取明察暗访、查看资料、询问了解等方式,对全市56个单位进行督导巡查,交办督办问题线索82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0人,追究领导责任19人。对全市191所学校校长进行了约谈提醒,有效提升了监督检查工作质量。
加强问题线索管控。全面排查十八大以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网络反映的处级以下干部的问题线索,建立任务台账,实行集中管理。西安市纪委对问题复杂、下级纪委查办难度大的,实行提级办理。灞桥区纪委查处洪庆街道经济发展办主任程斌在拆迁赔偿中的贪污问题时遇到阻力,西安市纪委全程介入,不仅查处了此案,还深挖出其他7人的贪污、受贿问题。
有案必查,严惩“小官贪腐”
西安市纪委突出执纪特色,在坚持有案必查的同时,不以单纯案件查办数量、涉案金额大小论英雄,工作重点从“查违法”向“盯违纪”转变,对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不嫌事小、不计钱少、不怕官微,对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理。今年1至6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初核案件线索1262件,同比增长31.5%;立案583件,同比增长77.7%;结案485件,同比增长56.5%;给予党纪政纪处理488人,其中局级干部7人,县处级干部42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39人,其中市管干部3人,县处级干部8人。
“‘小官贪腐’问题发生在群众身边,直接侵害群众利益,影响恶劣。”西安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市去年查处的乡科级及以下干部“小官贪腐”占贪腐类案件总量的87.9%。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在西安市纪委公开通报的78起案件中,绝大多数涉及“小官贪腐”。从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来看,反映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信访举报频率高、问题多,违纪行为宽泛;人员类别主要集中在街道、镇、村,以及区县基层干部,职级不高但多握有实权;涉案金额较大,常与征地拆迁相关,贿赂型犯罪超过贪占型。
今年西安市纪委继续加大对“小官贪腐”的惩治力度,严厉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重点查处在征地拆迁、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土地征收流转中优亲厚友,群众反映强烈、涉及款物数额较大、性质恶劣等五大类问题。
为强化案件查办协调协作,西安市纪委在全市176个镇街建立了51个办案协作区。去年以来,各协作区已初核线索34件,立案18件,结案15件。镇街办案协作区的建立,优化整合办案力量,提升了镇街办案能力,有效化解基层办案难题,推动了镇街案件的突破。(2015年8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三版 记者 郭乃科 通讯员 王鹏)